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从巴黎到北京【掘自Lifelogger】

带一本书去巴黎

《带一本书去巴黎》,去年少数被我看完的书本之一。很遗憾,虽然从事文字工作,却耳目重阅之不广。从小到大,读完的著作双手十指足以代表。所以在买书之前,错以为这是一本介绍旅途书籍的书,买回来本打算要从中挑选几本,用来打发出差路途时间的,看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这是一本游记,介绍了巴黎很多历史遗迹,但这不是一本旅游手册,因为它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游玩,而是通过介绍这些遗迹引出那段历史故事、那个历史人物,从而反思那段历史,质疑被大多数人镀金的图腾。

作者林达,其实是一对夫妇。他们挑选的多是发过大革命时期的历史,那段被渲染以自由、民主的历史中,有很多流传已久的故事。与高中历史课本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激烈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另一面。没有教程一般的意义阐释,有的是倘若、假如、如果,等等假设。这些假设让我小心翼翼地否定曾经烂熟于胸的结论,并最终情不自禁地质疑,质疑已知的很多历史。

作者不是极端的,而是温和的、现实的。他们试图让读者学会质疑,而不是激烈地反对,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对于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很多东西是值得质疑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站出来以卵击石,进行螳臂当车式的抗争。审视、质疑和假设,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很符合中庸的思想,也是很实用的处世之道。

就像法国人伏尔泰说的——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质疑你,反对你,但不并意味着一定要推翻你,求同存异。同理,我也希望你能这样对待我。这是尊重。
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他人,但也要明白一点:即便历史对所有人都是客观存在,对历史的解读也绝对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质疑。
【在Lifelogger掘到图才发现拖欠了文字。年纪大了,脑子不记事儿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