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解剖挥杆

从摸球杆到现在也有两年多了,虽然几次短暂地接触过教练,但是从来没正儿八经地上课。前两天有机会,应迈克教练的邀请去旭宝练习场大卫・利百特高尔夫学院体验一下新引进的设备,机会难得欣然同意,当然也万分感谢。当天只是简单地体验了一下,矫正的是7号铁杆的动作。下面就看图说话吧:

找茬:

设定站姿时手的位置。

不算完美,但问题不大。有一点仍有异议,工作人员在拉线校对虎口方向时说"虎口指向右肩",但我记得Ben Hogan的理论是虎口指向下颌(我个人倾向于Hogan的挥杆理论,当然其他理论也不甚了解O(∩_∩)O哈!)。

肩宽。

有些窄,但仍属正常范畴。

启动上杆。录像会看得比较清楚,图片不容易阐释,我就用文字说一下我的问题。右边职业球员的启动上杆是杆头>杆身>手>臂>肩膀;但是我在启动上杆时有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手向左侧移动,然后在启动上杆。这有点像京剧里面的逻辑,预左先右,预右先左。我自己的感觉是想通过这个细微动作借力,以启动上杆。但是手向左侧移动后,真正启动上杆时,杆面就成为打开的了。这可能也是我有时打右曲球的原因吧。

上杆顶点 头的位置。身体有明显的移动,但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

上杆顶点。

错得体无完肤啊。很明显的over,左肩已经转到右肩的右侧了,你可以看见我的半个背部(简称断背,当然,我肥胖的身躯能有这么好的柔韧性也让工作人员感到小吃惊);左臂有明显的拐角……

送杆。

从图上看,身体重心转移还可以,但事实上我一场球下来右脚拇指就会疼,说明转移还不够彻底。

手合手臂的问题比较大。如果画幅再大一点可能看得更清楚,在这个位置时,右侧职业球员的球杆的角度和我的球杆的角度有明显差别。这说明我在触击球时,手腕的反转不够,正常来说,在这个位置应该可以看到左手掌,但我的是看不到的(红圈内)。另外,我的左臂是向外支开的,没有与身体贴紧。还有,从图中可以看出,我转身的确是慢了,这说明我打球基本是靠肩膀和手臂的发力。如果从侧面看,我的肩膀的角度非常陡,远超过28°。

换个角度,侧面来看设定站姿。

最明显的就是脊柱没有绷直;重心落在脚掌中心靠后,而没有落在前脚掌;手臂太靠近身体。

纠正

这就是新引进的3D设备。上半身是一个像背背佳的被扣,手腕也有一个搭扣,下半身是类似腰包的搭扣,当然,内部设计要负责得多。我们不关心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只关心它是怎么工作的。

通过定位模拟,我们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角度,一目了然。上杆顶点时,如果角度偏离合理范畴,监视器就会发出警报和显示红色,知道调整到合理的范畴。

合理的角度。反复练习。

后记

我没有专门找教练上过课,所以没有与教练纯人工指点教学的对比;这次体验只有助教在一旁提点,所以这篇文章没有任何专业教学的意图,只是一篇体验感受。

我的感觉是,先进设备的引进对教学还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句话等于没说)。在江滨一号与周宏琪、黄启雄和蔡长铭教练聊天时,他们普遍都认同科技设备对教学的帮助。这其中一方面是简化了教练发现学员问题的过程和难度,另一方面也让学员有非常直观的认识。通过这套3D设备,我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挥杆存在的问题,哪怕没有教练,在以后的挥杆时,也会更清楚要避免哪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解决了问题。

对于教练来说,器械的引入从来都不意味着降低教练的地位。事实上,发现学员的挥杆问题并不是最难的,有时候我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存在的挥杆问题,而如何纠正,如何让自己的挥杆个更适合自己,这才是教练面对的难题。那么问题就来了,有哪位教练愿意直到一下小编吗?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