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你的行动目标是什么?

深更半夜看完了《行动目标 希特勒》,感触颇多。

1、选择。站队永远是最重要也是亘古不变的要素。这一边还是那一边,to be or not to be,二选一,第三种选择一定是错的。另外,你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决定?

2、媒介。得媒介者得天下,中转站站长一句话成为整个行动的转折点。按照媒介即媒体的理论,得媒体者得天下。这是为什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存在真正的新闻自由的原因。只不过我们比较可悲,连伪新闻自由都没有,所有媒体都是DM、是宣传,做广告的。

3、犹豫。任何事情,当犹豫的片刻产生时,即是信念动摇之时,也是失败临近之日。如果你是犹豫的,不要伪装成坚定的,那会让别人为你的虚伪复出代价。

4、偶然。历史是由偶然串联起来的,没有假设,没有按部就班,只有发生。所有必然的都是偶然的累积体,只有偶然是必然的。

5、信念。它决定了你的选择。很多人会在选择后改变它。还有很多人没有它。

6、国家和元首。在你看来,国家是元首的,还是元首是国家的?你确信分得清吗?你的国家元首和你有什么关系?

7、行动目标。你的行动目标是什么?如何行动?你行动了吗?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我过得好不好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别人的影子里行走。有阳光的日子,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方向;阴天下雨或者晚上,我就得摸索着走,没有目标,没有轨迹。有时候,特别实在下着小雨的晚上,我特别希望自己是一条蛇,可以找到自己爬过留下的轨迹,这样我就可以找到来时的路。在没有方向感的时候,能够回到原点是不错的选择,起码我没有后退。

我很喜欢下着小雨的晚上。黑暗和潮湿,让我有种释放罪恶的欲望。雨不能太大,太大反而冲刷了身体,涤荡了灵魂,让人洁净了。我不喜欢洁净的自己,因为那仅存在虚伪当中。我一定是个有点儿假惺惺善意的小流氓,所以才会在白天冠冕堂皇,在夜里趁着雨势让邪恶的另一半滋长,并最终统治全身。

我很喜欢在下小雨的晚上撑伞或者不撑伞,在街上闲逛,哪条路暗走哪条路,这让我有种压抑的快感。它莫名地在黑黢黢的角落破壳而出,随着心跳一股一股涨满全身。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喜欢黑暗,喜欢潮湿?这是很久之前就有的习惯,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是什么时候养成这种习惯的?

黑暗的,小雨的夜晚……我来想想……黑暗的,小雨的夜晚……黑暗、雨、树林、铁门、天台、烟、酒、路灯、倒影、积水、自行车、人影、幻象。

难道是从那时开始的?
不然呢?
好久了,过去好久了!
过去了吗?
但时间已经
时间只会让休止符拉长,
没过去?
没过去!
不!
是的!
不,不!我明明……
没有明明,你从来没让自己见过阳光!
我从来没让自己见过阳光,

我从来没让自己见过阳光,我永远循着来时留下的痕迹爬回起点,难道,我一直在原点。

恐怕是的。我恐怕并不是喜欢黑暗的下着小雨的夜晚,而是习惯了,习惯了就误以为是自己喜欢的了。如此看来,我是不是应该,是不是应该让自己见见阳光了。如果是,那就应该是现在了。

不再找寻自己留下的痕迹,不再想着回到原点。对时间来说,哪怕走到了负方向,我起码有了距离。有了自己的轨迹。

同济南楼之黎小峰【掘自Lifelogger】

同济南楼之黎小峰

25号在学院交论文,匆匆忙忙,临别时依然延续着传院独有的那种“乱”。我想即便现在,你若要问一个问题,十个人都会有九个答案,之所以是九个,是因为有两个人说“不知道”。

论文被拿出去打印的间隙,我站在中德912门外和广告的同学聊天,无非是进来如何签到哪里偶尔也问问薪金多少这些问题,大家也都略带些谦逊的说“不行不行你呢?”

你一言我一语有一句每一句的正聊着,远远的看到办公室里一个人影出来,因为背光所以看不清楚脸,但从身形和步伐上看应该是黎小峰。

从大一到现在他几乎没什么变化。矮胖的身体没怎么发福也没消瘦,西北人黝黑的皮肤也没被滋养变白,眼镜好像四年就没换过,小眼睛,略带沙哑的浑沌的声音,唯一变得就是他的鬓角,竟然花白起来,深棕色的发丝里夹杂着不少白发,这是让我最惊讶的,像他这种年纪的人,怎么会生出白发来?不知道他这些你年又去哪里作了什么纪录片。

初次见黎小峰是在大一,那时候还在沪西,给我们讲“中外文学选读”。事实上如果不是他让我们每人准备主讲一位作家,我到现在都还没有看过《轻》,不知道昆德拉,不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当然,这些也不能完全归于黎老师的原因。

黎老师是位很有意思的老师。那时候上赏析课,黎老师拿了两篇例诗,一位是外国诗人的(从来没听过的现在也记不得的名字),另一位署名“南蛮子”,两篇都是写石榴的。同学们每人一份,看完之后作评论。不到二十分钟大家开始被黎老师叫起来问问题了。十个同学九个认为“南蛮子”的诗更好,感情更热烈,更“有感觉”。同学坐下以后,黎老师脸上漏出诙谐的微笑,他说,这个“南蛮子”就是在下。当是时同学们汗如雨下。

转眼大三了,我们也到了本部了,学期前拿到课表时我们又在“纪录片制作”课后发现了黎小峰的名字。说不上期待或者失望,大家都只是会心一笑。这让我们想起了他的往事。大一时他就曾经拿自己的纪录片在课堂上给我们欣赏过。讲的是北京一个盲人老太太带着她收养的低智商女儿生活的故事。那应该是他在大学期间或者刚毕业时的作品。他喜欢同学们看完之后毫不保留的畅所欲言,那次也不例外,两节课才把纪录片看完,大家又狂批略带褒的表达了一节课。现在看来那是大学四年里大家讨论最热烈,发言最积极的一次,之后的三年里,大家就再也没有像那样积极过。如果他知道这一点他应当略感欣慰。

黎老师的纪录片也是我们全班一起看的第一部纪录片,也是我们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纪录片,应当算是我们纪录片的启蒙。在无数次谈到纪录片的时候他永远都毫无保留的倾泻着对纪录片的热爱。那种热爱是至真诚的以至于在他谈到纪录片时会神往起来,那感觉好像他面前根本没有我们和编导两个班进100人。

那天站在走廊里和他聊天,脑子一页一页翻过之前的影像,听他一个一个问他记得的同学的近况,肖婷婷、杨莹滢、孙芳洁……我把知道的挑选着告诉了他。几个人问下来他变的有些略带沉思状,聊天的气氛稍稍有些闷,终于他还是忍不住问了心里闷了很久的问题:“你们班还有人在作纪录片吗?”我还没回答他就又接着问:“难道就没有人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想做纪录片吗?”

我足足愣了两三秒,说:“没有吧……”。

谈话以常有的寒暄方式结束了。看着他迎着光走进办公室的情景更像是走进了天堂,那应该是只属于他和纪录片的天堂。在我所挤出的四年时间里,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纪录片,热情有增无减。我猜想他未来的工作中会依旧和纪录片拴在一起。

临别时我说,很遗憾黎老师,这里是上海不是北京,如果在北京你应该有很多志同道合者;很遗憾黎老师,我们生活在这个情势之中,理想和追求只能屈就在工作和生计的无奈之下,我承认我们没有您这种为理想而生活作自己喜欢作的事情的勇气,但可悲与否都只能在生存之后才能判决。换言之,在这样的情势中,被认为可悲的往往是您。也因此我很赞赏贾凯老师,在我们所知道的四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她一直与你相濡以沫,并肩前行。

或者这个词用的不恰当,或者这些胡话根本就是媚俗的牙垢,但四年大学里有这样一位和自己的梦想生活在一起的老师,我感到很荣幸,这种无论艰险选择和梦想同行的勇气是我赞叹的。

恍惚里好似记得那时的纪录片课上他曾说过,只要将来我们这些同学中哪怕有一个两个能坚持发自内心的做纪录片,他就会很欣慰很幸福。

现在看来,这句话也成了他的梦想。

我在此安放的青春【掘自Lifelogger】

我在此安放的青春(一)


那么就倒叙,让我们开始吧,回忆那个还算青春的年代。

2007年6月23日,大雨,查了日历才知道是个周六,不用上班,否则没有机会在嘉定校区六号楼6楼走廊里拍下这张照片了。

已经不记得很多事情了。事情一直是在你记得他们的时候才会记得你。我从小就没有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因为不是名人,所以,我的人生没有记录。走过了就算路过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唯一能做的就是像现在这样翻番照片,回忆一些迷雾里看花枝招展。

这应该是,注意,是应该是,那天晚上和小沙下去吃完饭回宿舍,爬到六楼时,我等他拿钥匙开门的功夫拍的。大雨过后,夕阳在天空中扫出一片光芒,好像我们在冬天结窗花的玻璃上用手掌擦出来的一条缝隙。近处的路灯刚刚点亮,在通红的阳光下,洒下怪异的冷光。校区里到处都很透彻,甚至可以看见马路上行走的同学的鞋子的颜色!宁静,在这个很多小鸟拉屎的地方的雨后,我体会到了难以想象的宁静。

这是我印象中嘉定最漂亮的时候之一,还有就是月明星稀的晚上,路灯埋在法桐树叶中,洒下嫩白的光瀑。

那天晚上吃的什么也不记得了,大概应该或许可能有大大的“素鸭”卷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东西很好吃,很好吃,好吃得不得了。两个月的时间里,但凡在食堂发现它就一定要吃,美味!听了四年“吃在同济”,现在,如果要我推荐同济美食,我首推这个大卷儿,实在后悔发现得太晚,没来得及吃够。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不单是素鸭卷儿,很多东西都已经后悔也来不及了。不过也只有后悔的东西,才是美味的、美妙的、美好的,否则,都会被打上不过如此的一声叹息:~唉~~

那时候的我还年轻,根本就不知道疲倦为何物。早上六点多点儿起床,然后坐北安跨线车到曹杨路,接着3号线转2号线,再从中山公园坐2号线到娄山关路,这才走到公司算是上班了。晚上再按原路返回,一般8点到9点回寝室。不吃饭,先和小沙到篮球场上打一两个小时篮球,打不动了再回寝室洗澡、吃饭和吃西瓜。吃完以后到11点多,开始编毕业论文,写到两点钟睡觉,日复一日,直到毕业论文结束掉。

我自己都佩服自己,这中间还加带着出差,篮球都打爆一个,但从来就没觉得累过!现在想来,自己真牛(后面的我就不说了),年轻真好!

当然,非常怀念那些日子,除了周六下午,没人跟你争场地,诺大的篮球场上经常两人一个筐甚至一个场,恨自己跑不过过来。现在可好,打球要走出去半小时,还得花钱,还得跟人拼场……唉,学校多好!想不明白在学校的时候为什么老是要骂学校这不好、那不好,现在毕业了,觉得哪儿都好。偶尔回学校吃顿饭,便宜啊,便宜得把自己撑死都不带心疼的……唉,学校多好。

前两天跟同事唱K,喇叭里飞出来:“我们回不去了,对不对……”

我说:“废话,能回去谁还毕业啊!”
有Nokia Image挺好,可以按时间自动存储到日期命名的文件夹中,这样就省去了我无边无际无依无据的猜想。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补偿,所以,钱不是白花的,在有些时候可以让大脑有理由不思考。

这是6月16日,在嘉定6号楼660寝室里,Fu过来整理剩下的书。消瘦的背影在乱书堆里显得略带伤感。

大大小小一大堆,翻箱倒柜地找出来,然后分门别类。英语、传播、考研资料……回想四年里,已经卖过起码三次书了。

第一次,大一结束,从沪西校区搬到校本部,大学里第一次买书,没用的体育之类的书都被打包称斤卖了。第二次,从本部搬家或者搬到嘉定校区。那时已经大三结束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次搬家等于提前毕业。一半以上的同学已经开始全职实习或者干脆工作了,只有考研或者出国的同学在嘉定,我整理了三年来的书,留了30%,其余的都卖了,尽管很舍不得,但是没有办法,搬到哪里最重的都是书,跟一箱铁块儿似的,不方便,只能忍痛都卖了。还好有一部分打折卖的,没有都称斤。

多少年了,终于要跟课本说再见了,用编织袋把书运到书店的时候,也是跟自己的读书生涯说再见的时候。明天又是开学的日子,说实话每年到这个时候心里都惴惴不安,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完成过暑假作业的原因,所以,最近几天一直睡不踏实,哪怕自己已经不用上学,不用做暑假作业了。当然,这是因为自己已经没哟暑假了。

忘了哪一年暑假回家,老妈说把我以前的书卖了。我登时就火大了……但是,卖都已经卖了,不可能再买回来,上火埋怨也没用,老妈肯定不能理解哪些书对一个读书人的意义,12年的生命,都在那三个大纸箱里了。如今,说卖就卖了,我能拿来伪装自己流氓本性的唯一面具,就这么被卖了。唉,以后怎么装*呀……

那个暑假过的索然,因为放书的老房子也被卖了。这样,我的前半生的回忆的实物载体没了。后来,我也慢慢习惯了,因为到了一定的时候,该扔掉、卖掉的东西,就要放弃,有限的体积里,要装更多的未来,而不是明天的昨天和后天。

后来,Fu把书搬走了,和小沙用箱子搬上了北安跨线车。小沙回来基本已经废了,因为太重了。过了半个月,我楼下喊:“扔!”

嘭!嘭!……

小沙从6楼把书扔了下来。

”扔!“

噗!噗!……

小沙从6楼把被子扔了下来

……

”扔!“

#@¥%……&¥%……

小沙从6楼把攒了两个月的瓶子扔了下来。

1个小时,我们把陪伴自己度过4年大学最后时光的东西,卖了。

人要是浑起来【掘自Lifelogger】


人要是浑起来

人,要是浑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也不知道,这样算是浑吗?我怎么也不知道为什么烟回事淡紫色的。感光摄像头有问题吧,很早之前拍过一个红的热电器,也拍成了紫色,这种略带晶莹的眼神反倒成了格调。

只不过怎么看自己都不像是混小子,穿着百年校庆的衣服拍这种照片难免有点儿十恶不赦外加大不敬的意思,但生活太多无奈,我不管穿什么拍出来都是流氓,谁让TJ就培养了这么个流氓呢。

我一般不抽烟,除了周末,晚上,下来吃饭的功夫。这段时间会觉得无聊,生活挺没劲的,人生挺无趣的,日子挺枯燥的,未来挺渺茫的...所以,点根儿烟吧……抽吧就,往死里抽也就两根,多了就躺下了,没办法,就这点儿量。怎么都觉得自己没出息,抽烟都不行,还怎么混啊?……

看着有点儿浑啊?其实一点儿也不,因为根本就不混,充其量就是一流氓,还是不会抽烟的……

20070901

又是一年军训使【掘自Lifelogger】

偶尔回了一趟学校,正赶上军训。《解放军进行曲》响彻校园,走进校园,连步点都不自觉地调整,学校里各处红旗招展,迷彩成了9月之处的主色调。

回想三年前的夏天,我也身着迷彩,肩扛步枪,在铿锵的军乐声中,与大家一同走过。刚强、争胜、永不认输成了那个夏天永恒的烙印。以致在脱下那身迷彩之后,只要听到曾经无比熟悉的乐声,心,便会随着鼓点一起沸腾。

因为高一入学时曾经经历过一个月的军训,所以大学的半个月军训对我来说只是旧梦重温,没有陌生和不适应,因为大学军训的强度比高中时要小得多。

相比而言,四平路校园要比军训新鲜得多。那个时候我们刚刚从沪西搬过来,这里的一切都很新鲜。当时从正门走回寝室会让我觉得很遥远,迷路也不奇怪,因为基本就不大认识这里的路。两年以后,这里的一切都像是自家的后花园,哪里有几棵橘子树摸得门儿清。后来我明白为什么皇家园林会越修越大,因为再大的林子,熟悉了也就小了。

回到军训,幸好当时编导、动画他们几个班级的同学拍了这些照片,否则,2004年的盛夏,又会成为一片空白。感谢他们!

半个月的时间里,“十五连”的大旗始终在我们面前,风、雨,日、夜。这是在南校区操场上三营集合是拍的,在三营里,我们十五连是最牛的,拔河比赛三下五除二毙掉十三、十四连,那气势,微微细雨下,快刀斩乱麻!是赢了之后,我带领大家喊的口号,群情激昂下,一呼百应,山呼海啸!无限可惜的是,后来以我们为班底组成的队伍在全团的比赛中没能赢下比赛,惨遭淘汰。人比人气死人,那时觉得自己吨位不算大也算可以的了,出去一比,几个营的大块头都凑到一起才觉得自己真是太渺小了。说实话,那次输的没办法,十几个人加起来输给他们半吨多,能赢一局都是奇迹了。

第一次领枪,虽然不是第一次拿真枪,但在这种全民皆兵的情势下,拿枪的感觉绝对是两码事。最大的渴望就是,子弹,子弹呢?到最后军训结束,我们也没能拿到子弹,没有进行实弹射击,这也是最大的遗憾。不过比起前一年因为非典影响,整天在大礼堂听报告的学长、学姐们,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这是我们连长,看现在温文尔雅,发起火来跟火炮差不多。对我们的表现一直很满意,最失望的是歌咏比赛输给了靠“拍椅背儿”打节奏的《中国人》,屈居亚军。成绩公布以后,他脱了帽子“啪!……”一声拍在墙上,抱怨说:“MD,竟然输给了这小子。”后来才知道,前面的连长在部队里和他在一个连队,他们两个都是排长,我们连长比他早一年兵,两人在部队里就争得不可开交、不相上下。输给他,让我们连长很没面子。在部队里,他还从来没输过,结果,我们输了。不过也没办法,他后来跟我们说,他们会拍,马匹拍起来很舒服。算是聊以自慰的了。

左边是我们排的小胖排长,我们在下边都叫他“小胖子”。小胖子姓胡,4年士官,在部队是班长,老油条一个。到处问我们学院美女的手机号码。后来“烂人”给了他一对,再就听说小胖子不理人家美女了。恐怕是在部队里出事了?色归色,“小胖子”对我们还是很好的。能偷懒就偷懒了,因为去年也带过军训的队伍,所以他也是军训的老油子,很懂得跟我们这些小兵沟通感情。当然,这样的油子肯定不会被连长喜欢,后来到合练的时候,他就被派去带“别动队”了,大概都是体型、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比较特殊的兵,也够难为他的了。那个夏天对他来说,说不堪回首不算过分。

右边这个就是三排的小排长,在部队是小兵一个,过来带我们也受欺负,小排长带小兵,按照身高排队,他带各自最矮的一个排,他自己也是几个教官里最矮小的一个。当时只有18岁,实际更小,因为参军时虚报了年龄。这样一个小孩儿当然成了大家的活宝,平常都跟他开玩笑,演节目的时候他倒是很有感觉,挺有范儿。最后的庆功宴上,他兴冲冲跑来我们寝室,让我们去跟他喝酒,刚到学苑食堂,正巧碰上他部队的排长喝多了,从楼上下来,醉醺醺地拍着小排长的肩膀说:“走,回去!”一句话,不管他是不是清醒,都得听。小排长尴尬不以,我们忙开解说,没事儿……这就是现实,官大一级,一句话就能压死人。

这是回报演出那天晚上,全班同学集合拍照,我们几个男生的一张合影,小沙、Donkey、JKY、Fu.HH和我。现在已经找不到全班那张合影了,当然还会继续找。后来,在Ino提议下,我们把全班同学的合影打印出来,放心相框,我执笔写了句大意为”韩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之类的话送给班主任做教师节礼物了,这张照片现在仍然摆在韩老师家的客厅里,那也是他对一份美好回忆。后来,我每次去他家都会再看一看那张照片,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还都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和开始一样。后来,很多人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我想,再看到那张照片,每个人都该会有很深的感触。

这个就是我了,在那个夜晚留下的照片。那之后我便没再穿上军装,直到现在。那时一个什么样的夜晚,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在那个夜晚,我留下了最简单的一张照片,一张简单的笑脸,那时的一切都不再有。

当一件东西对你陌生时,也是你对他最纯真的时候。当你经历过、了解过或者熟悉了之后,就再也不会了。有想法了,简单的东西就会复杂。现在,当我走在校园时,我会感到非常舒适,因为在这里,伪装的人都那么直接地告诉你,他在伪装。

感谢那个年代,感谢军训,感谢那段简单的经历,让我在现在能有所回忆。谢谢。

搬家者说【掘自Lifelogger】

搬家不是什么好差事。最近一年搬了5次。

第一次,大三毕业,我们提前毕业,要搬到嘉定校区。我当时正在电视台实习,以交通不便为由住在国定路近四平路同学借的房子里。好像很绕,其实就是某人与某人和某人租了房子,然后某人和某人暑假不在就正好暂租给我和另某人。那段日子过的没心没肺,生活从晚上开始,看《武林外传》,然后睡觉,一天结束。夏天很热,我和另某人开了空调,隔壁的阿婆说吵,来敲了两次门。我们花200大洋把空调的送风机从侧墙移到了阳台外远离阿婆一侧。次日,阿婆又敲门,进门先曰头疼,再曰股票跌,后又曰吵……吾等等其走后曰:日。

第二次,大四开学,某人与某人回上海,我与另某人租住于邯郸路,就在现在五角场商圈旁边。我还在电视台实习。那段日子过的昏天暗地。生活从凌晨两点开始,步行10分钟,买泡面一包、火腿(肠)一根、啤酒一厅、偶尔酒鬼花生米一包(买一送一时)……吃完后打打游戏,抬眼望,靠,天亮了,睡觉,一天结束。冬天很冷,我屋子里的空调只制冷不制热,另某人将电热扇借与我,取暖。那住处可以做饭,请了台里实习的同事,很开心。房子太贵,实习无钱,另某人欲欠租搬离,吾惧之,未遂之……现悔矣。

第三次,大四第一学期开学,另某人有了工作室,我与他和他的朋友租住在黄兴路长阳路。至四月,台里实习单位有坏人,吾惧之,珠海出差返回后另谋出路。四月底,车站后BMW公开赛,吾初至《世界高尔夫》,喜。

第四次,至《世界高尔夫》后,上班需:33至四号线至2号线或934至三号线至2号线,路途遥远、奔波劳碌,且高架旁夜深不静,久不能寐,索性搬至嘉定与小沙同住610。这段日子过的五颜六色。生活从早上开始,6点起床,北安跨线车至曹杨路3、4号线至中山公园转2号线至娄山关路,反之亦然。每日早出晚归,另要准备毕业论文,至凌晨两三点才睡,但不觉疲惫。通常晚8点多回学校,然后与小沙打篮球至10点,至超市买西瓜一个,汽水两瓶,乐。

第五次,毕业了。与小沙分别从学校和原住处搬了东西来现在这里。两个人在分别的季节里选择一个人的住处。那些天,谁不安稳。索性,小沙走那天,我在绍兴出差……他终于还是没有在我面前消失。无不知道如何面对,从沈阳回来,下飞机给他消息,他说“我已经回四川了。”我就哭了。有些事情,有没有准备结果都一样。

第六次,上上周,把黄兴路剩下的东西搬至现住址。

第七次,上周,和同事一起把《世界高尔夫》搬到宜山路。

第八次,预计年底,搬到现在想不到的地方。

我已经疲倦于搬家了。太多次了,如果明天要搬,我只要1个小时就可以把我的一切打包。坦白说,我就生活在包里。如果哪天有什么变故,我只要打个包,一切就都OK了。在上海5年了,我拥有的就是个包。不夸张地说,再过5年,我也只需要一个包,可能稍微大一点,也可能小一点。

如果只有一个包,搬家也就不会累了。但是有太多包要搬了。总有那么多包舍不得扔,扔了又捡回来。结果,大包小包,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装都装不下。

搬家很累,但还是要搬。

如果搬家真的只是搬家,那还倒好。可怕的是,搬家往往搬的不是家。

每次搬家,都会扔掉很多东西,也会留下很多东西。如果你像我一样搬了5次家,还有一直留在身边的东西,那么不要丢弃它:家。

加注星标共享共享备注
搬家的确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春去春来又一年【掘自Lifelogger】

春去春来又一年

《晏殊诗词》 
朝代【宋】 
浣溪沙 

一曲新词一杯酒,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花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课文里没有,但我记住了,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完整版,是因为高中一次考试填不出“似曾相识燕归来”,被语文老师罚炒50遍,这才记住当中这两句的。但是哪怕罚抄了50遍,我也还是不知道它的出处、作者,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要记住试卷上有的,以至于到现在,我才知道最喜欢的是它后面的一句:小园花径独徘徊。

四月马上见底了,春去春来又一年,老了,工作一年了!理一理吧,理一理这一年,看看这一年怎么老的,既然最近有点乱……


2007BMW OPEN和Golf第一次亲密接触2007年4月22日,BMWAsia Open,Media Center,浦东上海汤臣高尔夫俱乐部。

这是我加入公司后第一次与高尔夫亲密接触,为我拍照的是Spring

刚刚从2007上海车展中抽身出来,便跳到Golf的圈子里了,一切对我来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陌生,第一感觉是不如参加车商的活动(原谅我的现实吧),各个方面,Media Center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吃饭的地方更小,后来才发现,这就是Golf,全世界都差不多,这也是一种程式。

照片上的我是在马上要离开时拍下来的,纪念第一次亲密接触。Raphael Jaquelin在滂沱大雨中拿下了冠军,浪漫的发过球迷将整瓶香槟都喷到了Jaquelin身上。下下个周末,不知道谁会在汤臣捧杯,为我庆祝工作一周年。


在海宁尖山时

2007年5月29日,海宁尖山高尔夫俱乐部Club House。

老板160kmph从上海赶到球会,去时刚好开球,他5分钟放好行李换双鞋子就赶发球仪式下场了。“收着打”最后还拿了净杆冠军,这就是Jack。回来的车上我问他:“是不是经常拿奖啊?”他沉默了5秒钟,我以为他会谦虚地说没有啊之类的,结果他说:“唉,拿得都不想拿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大这句话是真的。浦东汤臣业余最低杆保持者现在还是他的。啥也不说了,崇拜。

照片是我们的摄影师刀刀在采访前无聊拍的,我记得回来时,编辑部的同事还说,“你面子真大,我们出去多少回了也没这待遇,你第一次出去就给你来一特写。”没办法,姐姐们,胖子就这点儿优势,脸大。o(∩_∩)o...

那天还被另一个老板训了,因为穿了衬衫。其实,我也不想,但是那时候刚刚工作,还没有那么多钱置办衣服,恰巧几件Polo衫都洗了,确实么的办法了。不过,我也是临时通知才知道要来得,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Anyway,那句“拜托!”到如今还是会市场响在耳边,很受用。我现在也会说拜托,不过口气没有那么厉害,么的杀伤力……

那时还轻松的很,哪儿像现在。再笑,也没法笑得那么简单了。


2007BMW Quatrro Cup Shanghai

2007年7月13号,Audi QUATTRO CUP SHANGHAI,上海旭宝高尔夫俱乐部,My First Champion。

7号铁打了150码,拿了媒体远距比赛的冠军。这让某人相当不爽,但是我那1000块花得还是蛮爽的。买了一双Nike的球鞋和一副Brigestone手套,正好。

身边这位是一汽Audi上海小区的销售总经理,王先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谢谢,您破费了。

那是真开心啊,回去请了Lanny,晚上一起去看真人版的《Transformers》,出来就想拆汽车,特别是Audi。


2007公司搬家2007年10月19日,天山商厦西楼1904,公司搬家。

Jason帮我们拍的,照片里少了Spring,她当时好像是出差了,以至于搬家后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如何去新公司。这是个turning point。

左边的Camilo后来选择离开,但到了今年四月,她终于又称为我们的一部分;右边的Oliver,终于还是选择了外面的世界。Best Wishes!

It`s the turning point as things changed a lot from then on,while now is better.


2007HSBC时2007年11月11日,HSBC Final,Mickelson和Fisher正在身后享受Suddendeath Play-off。

Thanks you Oliver for the pics.It was the first time I took part in an event as a real junalist.It`s really cool!

这也是第一次,亲临Play-off,最终Mickelson喜剧般地赢得了冠军,可谓众望所归。Play-off也成了习惯性的了,到了后来的Golf World Cup和Ballentines Championship,都是通过Play-off才分出胜负,只不过都没有这次来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佘山的HSBC直到现在都是我认为办得最好的赛事,在国内。观澜湖的World Cup并不能说不好,只不过不如佘山的HSBC来得精致。就像品牌研讨会上鉴湖的高总说得,如果90分和98分之间需要100的努力,那么98和99之间需要不小于100的努力。三年了,HSBC正走向成熟,而观澜的World Cup才刚刚起步。另外,观澜World Cup很多中国特色的东西我并不喜欢。不过还是希望大家都越来越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天马,第一次18洞

2007年11月14日,上海天马乡村俱乐部,the first time played 18 holes。

前一天晚上才知道要去的,又很匆忙。感谢tracy,不然我第一次18 holes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那天和麒麟的周总另外还有詹总和周总同组。第一次18holes可谓阵容强大,当然,压力更大。

打到后九,开始下起毛毛雨,这并不是最难忘的,当天最难忘的是打丢了N多球,幸好准备的多,不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到第15洞完,只剩下一颗球了(那天好像打丢了11颗球,算下来也是500多块啊……),还好一颗球坚持到底,最后三洞 6,算是非常好了,要是从第一洞就只剩一颗球呢?

感谢小鹿帮我拍的照片,也是从那次认识她的,非常不一样的上海女孩,漂亮,聪明,坚韧、勤勉,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另外,那天还遇到一位老人家,台湾学者郎咸平的父亲,老人家坚持打完18洞,真是老当益壮,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2007 Golf World CUP1

2007年11月22日,The Golf World Cup,深圳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奥拉扎宝球场。

我手里拿得呢就是Kangroo TV,掌上电视,可以观看比赛的直播,记者只要填写一张申请表格和递上自己的名片便可以免费使用,需要电池有工作人员提供。最后退还时,他们还将耳塞送给了记者,take it。这公关做的。话说回来,有了Kangroo TV真的方便很多,离几百码都听得到球童对着球迷喊:“No Camera,please!”2007 Golf World CUP2

深圳的天气非常好,晴空万里;气候也非常好,11月了,一件长袖就好了。晚上可以去大排档吃烧烤,玩骰子。当然,要感谢Jerry,请我吃饭、喝酒。

下面一张是11月24日,傍晚要离开球会时,Carol帮我们三个拍的。从左向右,一次是我,Jerry和刀刀。三人行,为中国队加油。


2008  Ballantines`s Championship in Jeju 2

2008年3月12日,济州岛,The Ballentines Championshiip。

好吧,请允许我贴出这种与Golf无关的自恋照。济州岛其实和我家乡的地貌很相像,下午的的阳光穿过悬崖赛在脸上和身上,背后是清爽的海风和欢歌的海浪……

谢谢Wang,帮我拍下如此艳照。


第一次PAR和under 120

2008年3月28-29日,苏州太湖国际高尔夫酒店Scramble 俱乐部Member Cup。

还挺帅的是不是?哈哈。

刚刚从北京展回来,其实很累了已经。还好前一天在太湖酒店有很好的休息。太湖高尔夫酒店的SPA很好,可惜没有享受到还;意大利晚宴很好,吃过了;景色很好,早晨透过大落地窗可以观赏到美丽、壮阔的太湖;人更好,酒店的GMGraham Kiy先生是位典型的英国绅士。

28号风奇大!夹着太湖的湿气猛吹!第一次打Scramble就和Mr.Kiy一起,紧张,加之大风和身体状况不好,大得不好。转过身来,29号,Member Cup,风很小,湿气依旧很大,但比起前一天已经是好天气了。第17洞,过水的半岛型果岭,逆风,前面P杆,9号,8号都短了,我把8号也改成了7号,3杆洞剩下一个8码的birde推,第一推,短了,剩下两码,再推,进了!第一个Par!激动啊!旁边还有3架摄像机记录,爽!

如果一年前没有进这行,说不定现在帮人作Vedio的是我。不是吗?不过,Nick,你才刚上路。


第一次海南2008年4月4日,海南博鳌乡村高尔夫俱乐部,上海交大EMBA与《世界高尔夫》品牌研讨会 战略管理课程。

本来想在上一张结束的,还是再来一张吧。

博鳌乡村的球场好得没话说,球又险些打光,不过今非昔比,偶已经under 120了。后九开球,趁体力好打了Par,也算了却心愿和完成目标。转入前九就光顾的喘粗气了,胖子就是胖子,怕热!感谢Jerry,昨天一起打球,今天又帮忙拍照,辛苦啦。

现在啊,已经学会了表演,或者正在学着表演,掩饰内心的不快。这也是一年来我第一次从内心感觉到不快!

一年了,借用李大嘴的话说,“我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了。”所以,请不要还把我当一年前的我。一年了,我不能说认识了这里的一切,但起码我一直在更新对一切的认识。一切都在变,而且变得很快,包括我。相比于我了解你的,你了解我多少呢?当然,我并不是要苛求你了解我,有事请您总被人认定是没有必要的,例如认识我。想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包括我。

其实,我还是我,只不过不是当初的我。谁是当初的谁呢?就像水木年华,从《一生有你》《借我一生》,人变了,歌也自然变了,尽管还依旧用着水木年华的名字,但哪里还是当初带着青涩、稚嫩的水木年华呢?所以,做好自己,其他的我也管不了那么多,更何况本来就不归你管。

脆弱【掘自Lifelogger】

 脆弱  2008-5-13 下午8:53

恍恍惚惚一天,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上午,查证阿俄小沙还活着;第二,下午,感受脆弱和活着。

昨天去了海宁尖山球场,所以对地震的情况一无所知。今早进公司,开了电脑就震呆了,地震,近万人,又一场唐山惨剧。当我还在看着数据,嘲笑“养一群专家不如养一群蛤蟆”时,伊兰发来的信息让我突然紧张起来,小沙在四川。操蛋,不会有事吧?发短信,没回,更紧张了,打电话,停机了……心慌慌。

慌了,真的慌了,手心冒汗了。

在QQ群里发帖子让同学想办法,还是没结果。想想这个大学里陪我度过最后一段学生时光的家伙,难道真的就这么挂了?想想一年期的现在,两个人还住在嘉定,每天晚上摸黑打两个小时篮球,洗完澡一起下来吃土豆牛肉饭,在超市没人抱半个西瓜回寝室,一边拿钢勺挖着吃,一边在6间房找乐子,然后卖掉被褥、试卷、书,打包四年回忆一起离开青春墓地,可惜最后他回四川时我出差在绍兴,倒省了心酸……如果真挂了,我要去他的葬礼。我想好了后面的一切,只希望不要实现。

等待的时间真操蛋,心乱跳,前键盘的手心里全是汗,脑子里全是四年里小沙的样子,憨憨的、透着坏笑。他是那么可爱一个人,那么可爱,那么可爱。

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手机里有的四川的朋友、同学的电话一个个问过去,YangYY、XTT、YanYY、Lanny、Jessie……XTT的亲戚受了伤,其他人天佑康健。那个人的手机,一直停机……

Q群里从没这么热闹过,大家都是蹦出来的,没有一件事情勾得起这么大波澜,一直灰暗的头像竟然也闪亮起来。终于,伊兰终于打通了电话,那个可爱的人虚惊一场。

没挂。

稍稍平复下来,什么都不想做了,如果这个人真的挂了呢。我是说,有个人,昨天还在和你打趣、谈笑,然后突然就在这个世界上没了,不存在了,挂了呢?如果这个人是你的同学、朋友、藕断丝连的前女友、整日思念的现男友、好久不见的父亲、母,约好暑假见面的爷爷、奶奶、甚至你昨晚还在攀谈中挑逗的网友……突然,挂了。挂了,好像电话,话没说完突然挂了,打过去永远是忙音……

生命是脆弱的,多俗的一句话,但是现在却俗得让人心痛。母亲节刚过,几万人便失去了母亲,几万个母亲就失去了儿女。雨中的废墟里,有多少还在在哭喊妈妈,有多少妈妈磨破双手、喊破喉咙在寻找子女,那一具残骸换来的是悲怆的呜咽,还是撕心裂肺的哀鸣?

天灾必有人祸。数万人,在一个下午过后,成了哀伤的躯壳。毁了一座城市,还可以重建,人心毁了,要多久才能修复?

生命从来不脆弱,任何一次灾难,哪怕毁灭性再强,也会留下幸存者。从废墟中爬出来的冤魂会让他的心脏更坚强的跳动,因为他们在“死去”的刹那便铭记了有些人对他们的亏欠。他们要带着这些刻骨铭心的债券在残存的生命中变本加厉,讨回所要。而那些欠债的人,他们不会死去,而会在夜夜惊魂中度过余生,这是他们付出的最低利息。

今夜,那里会有多少冤魂爬出废墟?黑暗中,那支引来无数欢声的火把可曾想到照到那里?那支宣扬友爱的火把,正在远离哀怨的地方创造刺鼻的欢笑。举着火把的人,没有停止脚步,他们的“上面”大义凛然地说“不影响奥运圣火传递”……操蛋的火把传递,难道不该停下脚步,哪怕是虚伪地表演悲恸之情?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在数万同胞离开世界的时候,他们还在举手欢呼,摇旗呐喊!去他妈的不影响奥运圣火传递,你们没有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去他妈的化悲痛为力量,你们说出了最无耻的谎言;去他妈的给灾区人民带去温暖,你们演示最丑陋、最真实的无情;去他妈的火把传递,你们这一群骷髅,用焚烧死去的冤魂的火把,照亮自己伪善的前程和记忆!

那个,那个在废墟中无助呼喊的老者;那个,面对亡灵老泪纵横的老者;那个,面对上苍掩饰无助的老者……每一片残砖断瓦,每一声惨叫哀嚎,都在你心中刻下深深的一刀!这是让你记住,让你的官员记住,让你的人民记住,有这样一块土地,在你视而不见的时候被蛀空,在它轰然倒塌时,被一点一点蛀空的,将是你。

今夜,那是一个悲鸿遍野的世界。有人正在修复撕掉的血肉留下的伤口。可是母亲,谁来替你分担内心的痛苦?


悲恸和仇恨的力量原来是历久弥新的。

同义词【掘自Lifelogger】

没有便秘过
我猜
应该和憋不出字来的感觉相似
那么
码字和便秘是一个意思。

其实
一直以为便秘和尿频是同义词
如果那样
码字就和尿频一个意思
那样多好!


那时候的我比现在恶心多了。
看来,憋着,不管被什么憋着,都是一件让人很难过的事情。

从巴黎到北京【掘自Lifelogger】

带一本书去巴黎

《带一本书去巴黎》,去年少数被我看完的书本之一。很遗憾,虽然从事文字工作,却耳目重阅之不广。从小到大,读完的著作双手十指足以代表。所以在买书之前,错以为这是一本介绍旅途书籍的书,买回来本打算要从中挑选几本,用来打发出差路途时间的,看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这是一本游记,介绍了巴黎很多历史遗迹,但这不是一本旅游手册,因为它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游玩,而是通过介绍这些遗迹引出那段历史故事、那个历史人物,从而反思那段历史,质疑被大多数人镀金的图腾。

作者林达,其实是一对夫妇。他们挑选的多是发过大革命时期的历史,那段被渲染以自由、民主的历史中,有很多流传已久的故事。与高中历史课本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激烈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另一面。没有教程一般的意义阐释,有的是倘若、假如、如果,等等假设。这些假设让我小心翼翼地否定曾经烂熟于胸的结论,并最终情不自禁地质疑,质疑已知的很多历史。

作者不是极端的,而是温和的、现实的。他们试图让读者学会质疑,而不是激烈地反对,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对于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很多东西是值得质疑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站出来以卵击石,进行螳臂当车式的抗争。审视、质疑和假设,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很符合中庸的思想,也是很实用的处世之道。

就像法国人伏尔泰说的——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质疑你,反对你,但不并意味着一定要推翻你,求同存异。同理,我也希望你能这样对待我。这是尊重。
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他人,但也要明白一点:即便历史对所有人都是客观存在,对历史的解读也绝对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质疑。
【在Lifelogger掘到图才发现拖欠了文字。年纪大了,脑子不记事儿了】

a) b) c)【掘自Lifelogger】

感谢sunny,感谢Terry Tang,分享了Lifelogger的掘墓办法。虽然工程量很大,但还是要掘一下,特别是照片。要是有谁能好心地公布一下批量拯救的办法……多好啊~~~

其实有件事我挺好奇的,LL入土了,现在虽有生命迹象,但估计活不长。Google 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还是很喜欢LL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人拯救LL呢?是因为LL提供服务产生的包袱太大了吗,还是LL的模式已经不被看好?

虽然金融危机,但大多数人因此停滞、徘徊和掉队的时候,正是有能力的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的好时机。如果有个拯救LL的募捐或基金,我想会捐款的……或者说,能不能建立一个这样的基金,收购、拯救类似LL的公司,使之成为一个非盈利性组织,继续存在并创造价值。当然,基于非盈利性组织的基础,它所产生的盈利将用于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及概念及收购其他倒闭公司。

这样一来,像我这样的人就不用耗时耗力地掘墓了。


【2008年9月27日 下午10:46】
a)弟弟去了新加坡

记不得具体日期了,之前很早就说要走了,几经纠葛,终于还是成行了。原本说要在上海转机,我计划去送他,结果实在北京转机,没有机会送他远赴南洋。起飞前,他打电话过来,我正在和同事、老板聚餐,手机调了震动,等发现时已经错过两次了。我赶紧打过去,害怕他已经起飞关机了,如果那样,又不知多少天才能报平安过来。

好在电话通了,他正在候机,没事情做,正在翻手机电话簿里亲友的号码,一个一个打过去。马上要走了,一去就是两年。他再要强地撑着,也是撑不住的,虽然22岁,但从未离开父母,毕竟是个孩子。跟我说了10分钟不到,声音就哽咽了。

分别的场面经历过很多,但这样的方式还是第一次。我躲在洗手间里听电话,听那边传来广播里的声音和偶尔的哽咽。

一个周之后,他从新加坡打来了:安全。新鲜。语言。枯燥。未来。红灯区。地铁。F1。吃饭。被褥。。

我感慨很多,一个自以为是的楞头小伙子将在狮城甩掉乳臭未干的稚气,被生活打磨成熟,承受、坚忍以坚强、独立。这是一件多让人开心的事情。只是在挂掉电话的刹那,看到那个充满童真无忧的孩子倏地跑开了,我,很舍不得。

b)爷爷的生日

记不清是第几个年头没有和全家人一起给爷爷过生日了,如果没错,上大学便没再有了,5年了。我不知道爷爷今天到底多大岁数,只是很大,89吧。

昨天早上出门上班,刚下楼便被一位看样子70多岁的阿婆叫住了,她用上海话说:“小伙子,你来帮帮我。”“怎么了,阿婆?”“你来帮我把门打开,我打不开,搞不好是门坏了。”说话间,她打开楼下的铁门,一拐弯走到一楼的一户人家门前,把钥匙插进去转了两下,但是打不开,”喏,就是这个门,打不开,你帮帮我,往这边拧。”她一边用手指指左边,一边给我让开位置。我握住钥匙,往左边轻轻一转门就打开了。

“阿婆,锁口要加点润滑油了,我都不好开。”“是哦,我,我打电话让我儿子来弄。下呀侬哦……”我不忍多看阿婆一眼便转身走了,多看她一眼,可能就忍不住泪水了。

离家久了,看见老人就想到爷爷、奶奶、以及父母,他们遇到有什么困难,我总会帮助他们,搬运东西、扛水之类的,力所能及的主动请缨。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并没有多么乐于助人,这是希望在远方也能有一个年轻人,像我一样帮帮我的老人。有一天,如果我的爷爷、奶奶以及父母老得打不开家门,你也能帮他们打开家门。

c)今年24,明年35。

昨天去天马打球,和同组的徐总聊天,他打球半年,大家水平都一般,慢慢也就熟了。聊到老家时说道我是03年考到同济大学,这才到了上海。他说:“03年,那你不是刚毕业?”我说:“去年,去年毕业,我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徐总瞪着眼睛打量我:“你是哪一年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不是20几岁的人了。我拉了一下衣领说:“我是84年的。”一旁的李总插话说:“徐总,人家是80后。”徐总一边准备发球一边说:“你,你,真看不出来,跟我儿子一样大,太成熟了。”

工作一年了,我从24一步买到了35。

不知道该说我目的达到了,还是应该说我有点儿可悲了。刚上大学的时候,学院组织新生进行拓展训练,其中一道题目就是:今年20,明年?答案是,18。我没看过这则广告,自然不得其解,幸好同组的同学答出来了。5年过去了,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妙不可言的广告,如果能让一个人今年20,明年18,我想他什么筹码都可以拿出来,可惜的是,不能。

真的工作了,才发现,原来美好的东西、时光都在学校里,都在那段当时整天抱怨的日子里。最近想到很多大一时候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去了趟沪西,也可能是那时残存在身上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逝去。

今年24,明年呢?23还是35?